电影《营救飞虎》华南首映!铭记抗战中的“深圳力量”
9月1日
由广东省委宣传部
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
联合摄制
深圳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
携手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
共同出品
黄建新监制、
刘浩良编剧并执导的电影
《营救飞虎》
在深圳举办了
华南地区首映礼
展开剩余91%该片主创
编剧兼导演刘浩良、
领衔主演韩庚、米切尔·霍格、
陈永胜、王丹妮
主演韩陌、特别演出伍允龙
悉数到场
与“首批深圳观众”
近距离交流
该片聚焦抗战中的深圳力量
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
营救盟军飞行员的
真实历史为蓝本
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
历史画卷
电影将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登陆全国院线。据悉,电影《营救飞虎》在深圳置景拍摄,深圳影视产业服务中心提供全程协拍服务,是电影国家队与地方影视力量紧密协作的精品力作。
影片节奏明快
主创团队分享创作心得
电影《营救飞虎》以东江纵队营救盟军飞行员的真实历史为蓝本,艺术化书写了中美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携手共进、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以及东江纵队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无畏与机智果敢。
影片节奏明快、扣人心弦。片中,由韩庚饰演的我党潜伏人员“欢少”和陈永胜、王丹妮、韩陌、伍允龙饰演的港九大队战士要在48小时的极限条件下突破日军严密封锁和重重紧逼,完成营救任务,带着美军飞行员杀出血路、活着回家,并向盟军送出关键情报扭转战局。
影片放映结束后,影片主创团队与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导演刘浩良表示,选择这段故事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杀出去”的故事,更是一个“活下去”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精神。
主演韩庚分享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他认为角色欢少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人物,通过斗智斗勇保护自己,并与其他角色共同完成营救任务。他还提到,“欢少”的口头禅“干活”一词在深圳精神中体现了努力、坚持和不怕苦的精神。
外籍演员米切尔·霍格分享了他在拍摄过程中的经历,表示与团队的合作非常愉快,尽管语言不通,但大家通过肢体语言和共同的目标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陈永胜则回忆了自己在海蚀洞与米切尔交换手链和手表的戏份,认为这场戏展现了角色之间的情感连接。
反响热烈
东江纵队后代与飞虎队粉丝分享感动
活动当日,东江纵队后代现身观影,并在映后表示“这(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回顾,还是我们前辈的精神传承。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弘扬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让这种英雄的故事世世代代传下去”。
来自美国的网络博主吉姆·菲尔兹作为飞虎队的忠实粉丝,他分享了自己对飞虎队的研究,他表示《营救飞虎》圆了自己长久以来期待在大银幕上看到P40战机的梦想,并特意将自己珍藏的P40飞机指南手册赠予片中饰演飞虎队飞行员的米切尔·霍格。他还提到自己已经将飞虎队的标志纹在了肩膀上,并希望这部电影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中美友谊的历史。
不少女性观众坦言被“三家姐”“虾米”两位女性角色深深打动,表示通过电影在思考“我们如何向今天的孩子去讲述这一段残酷的历史”。更有一位观众动情地分享,自己从头哭到尾,他的爷爷曾在战时的香港生活,小时候听爷爷讲述的故事,如今得以在银幕上真切再现,每一幕都让他充满了代入感。
东江纵队后代代表陈建勋的分享引发全场共鸣。他回忆起父亲参与营救美军飞行员克尔的经历:“父亲曾与克尔在山洞中隐蔽20天,当时上千名日军严密搜捕,父亲冒着危险往返山路运送粮食与药品。”在他看来,影片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如今亲历者日渐减少,我们这代人更应扛起弘扬抗战精神的责任,让英雄故事代代相传。”
深圳取景还原历史
主创团队点赞深圳
为真实还原1944年香港烽火岁月,剧组深入深圳多地取景创作。在坪山区1:1复刻红磡、湾仔街景,再现日占时期的城市风貌;还走进大鹏险峻的海蚀洞进行实景拍摄,影片结尾詹姆斯与沙胆仔对火点烟的经典场景便取景于此。
导演刘浩良透露,因香港西贡海区域难以还原历史场景,团队发现深圳大鹏湾与该海域地貌相似,最终选择在此完成拍摄。据悉,深圳影视产业服务中心为影片拍摄提供全程协拍服务,保障影片顺利拍摄。
提起在深圳拍摄的时光,主创们纷纷点赞。米切尔·霍格表示,他在深圳吃了许多不同风味的美食,也在这里交到了朋友,“深圳是一座很棒的城市。”
主演韩庚早年曾在深圳歌舞团工作。他在采访中回忆道,自己2002年来到深圳歌舞团工作,住在团里,每天上午排练,有演出任务和剧目任务,那段时光难忘。他还提到在深圳吃了很多美食,比如潮汕牛肉火锅的牛肉丸,每次到深圳都会去“回味”。
韩庚表示,深圳的发展离不开深圳人创造、坚持、有韧劲儿的精神。作为曾经“勇闯深圳”的过来人,韩庚认为,来到深圳的年轻人有太多时间和发展机会,希望他们珍惜并努力去发展自己的艺术梦想。
为了纪念东江纵队的英雄精神,首映礼特别设置了“手印纪念”环节。主创团队在舞台上留下手印并签名,象征着电影与深圳的联结以及对历史的铭记。电影《营救飞虎》不仅是一部精彩的抗战影片,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它通过真实的事件和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东江纵队的英勇无畏和中美军民的深厚情谊。影片的上映,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英雄的致敬。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电影《营救飞虎》华南首映礼!
饱含血与泪的的反法西斯历史,
为铭记而生的巅峰之作!
9月1日,电影《营救飞虎》华南首映礼在深圳湾万象影城举行。编剧、导演刘浩良携主演韩庚、米切尔·霍格、陈永胜、王丹妮、韩陌、伍允龙等一同亮相。
还原真实历史事件,纪念英雄往事
作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的献礼作品,影片定于9月3日在全国公映。影片取材于真实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营救飞虎队飞行员事件,这段发生在华南土地上的英雄往事,不仅是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篇章,更是深圳、广东人民与国际盟友并肩作战的珍贵记忆。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在香港长达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时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是唯一成建制且坚持抵抗直至抗战胜利的武装队伍。孤悬敌后的东纵港九大队在日伪军夹击的环境下浴血奋战,袭击日军据点,截击日军运输队伍,成功营救包括遇袭美军“飞虎队”队员在内的数十名盟军飞行员与国际友人。电影《营救飞虎》的核心情节——营救被日军击落的美军飞行员,正是取材自这一段真实抗战传奇。
战争场面真实激烈,再现烽火岁月感人情怀
影片伊始,战机轰鸣划破长空。由米切尔·霍格饰演的美军飞行员在激烈空战中被日军击落不幸被俘,暴虐的日军军官对其极尽羞辱和折磨。由韩庚饰演的我党潜伏人员和陈永胜、王丹妮、韩陌、伍允龙饰演的港九大队战士要在48小时的极限条件下,突破日军严密封锁和重重紧逼、完成营救任务,带着美军飞行员杀出血路、活着回家,并向盟军送出关键情报扭转战局。
为真实还原1944年香港的烽火岁月,剧组在深圳市坪山区1:1还原红磡、湾仔街景,深入大鹏海蚀洞实景拍摄,空袭、爆破、巷战场面全程高能。
主创人员齐亮相,为深圳送上诚挚祝福
首映礼上,导演刘浩良表示,“深圳是东江纵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今天能带着《营救飞虎》和观众一起重温这段历史,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这段历史最打动我的,是'活下去'的故事,这是最打动我的部分。”
主演韩庚表示,主人公欢少干活时的“隐忍”,以及“活下去”的主要目的,都和深圳“努力坚持”“踏实肯干”的精神内核相通。
扮演飞虎队员詹姆斯的米切尔·霍格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深圳,在片场时的每一天都有故事可以分享,都和他在美国的片场是不一样的。第一天拍戏时,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动作、眼神交流,一个手势就知道对方想表达的,特别温暖。谈及影片结尾之处的情谊戏时,米切尔·霍格表示,那也是全片的杀青戏份,友谊跨越了语言,连接了戏里戏外。在互动环节,米切尔还收到来自观众的飞虎队主题礼物。
观众评影片:细节泪目、角色戳心
现场观众评价这部电影,“本以为是一部纯动作片,没想到看了十分钟,眼泪就掉下来了。”“非常多的细腻的细节打动了我,特别是在这个六人小组当中的女性角色,三家姐的这个角色,她一亮相的时候就很飒!”
观众还表示,“关于小虾米的角色,我觉得导演在讲述这个人物的时候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因为我们如何向今天的孩子去讲述这一段残酷的历史,是我们现在每一个当下人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首映式尾声,主创移步台前,留下了他们的手印,这不仅仅是一个手印,也是主创与电影的联结,也是影片对“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承诺。
电影出品方携手共赴,聚焦抗战中的深圳力量
影片由深圳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携手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出品、黄建新监制、刘浩良编剧并执导,该片聚焦抗战中的深圳力量,在深圳置景拍摄,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深圳影视产业服务中心提供全程协拍服务,是电影国家队与地方影视力量紧密协作的精品力作。
深圳是东江纵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38年起,曾生、王作尧等在深圳坪山组建抗日武装,后合编为东江纵队,司令部设在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村。东江纵队在深圳及周边地区开展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还成功营救800多名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如今,深圳保留着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遗迹,成为传承东纵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
(内容来源: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南方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广东省新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